严州道中见月以祷雨不饮
宋 · 陈宓
赤地三千里,离家四十程。
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
在处嗟吁气,穷村鼓铎声。
有神司下土,能不恻垂情。
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
在处嗟吁气,穷村鼓铎声。
有神司下土,能不恻垂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赤地:荒芜的土地。四十程:四十个路程单位,形容距离遥远。
岂无:难道没有。
瓶可倒:可以倒酒的容器。
忍对:忍心面对。
月仍明:明亮的月光。
在处:无论何处。
嗟吁:叹息。
穷村:贫穷的村庄。
鼓铎声:寺庙或村落中的钟鼓声。
司下土:主宰大地。
恻垂情:动情怜悯。
翻译
荒芜的土地绵延三千里,离家已经走了四十个路程。难道没有酒杯可以盛酒,忍心面对明亮的月色却无法畅饮。
无论身处何地都叹息不已,穷困乡村中传来阵阵钟鼓声。
是否有主宰大地的神明,能不为此动情怜悯我们。
鉴赏
这首宋诗《严州道中见月以祷雨不饮》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严州道中的艰辛情景,赤地千里,离家遥远,表达了旅途的困苦和对降雨的迫切期盼。"岂无瓶可倒,忍对月仍明",诗人以酒瓶空无一滴来比喻内心的愁苦,即使面对明亮的月光也无法排解。他感叹处处哀叹,耳闻穷村的鼓铎声,更显孤独与无奈。最后,诗人向上天祈求,希望有司掌管人间疾苦的神明能怜悯百姓,降下甘霖。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