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庙诗
宋 · 释智圆
君子尚权变,权变贵合道。
子胥荐专诸,子光专非好。
父雠共戴天,乞师恨不早。
子光既得志,入郢事征讨。
报父既鞭尸,谏王仍杀身。
孝子节方全,忠臣道且新。
驰名天地间,岂是悠悠人。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庙堂耀晨曦,庙木荂阳春。
往来无知俗,焚香勤祷祝。
忠孝不敢行,神兮宁降福。
子胥荐专诸,子光专非好。
父雠共戴天,乞师恨不早。
子光既得志,入郢事征讨。
报父既鞭尸,谏王仍杀身。
孝子节方全,忠臣道且新。
驰名天地间,岂是悠悠人。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庙堂耀晨曦,庙木荂阳春。
往来无知俗,焚香勤祷祝。
忠孝不敢行,神兮宁降福。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吴山庙诗》,作者为宋代僧人释智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忠臣伍子胥和孙武(字子光)的敬仰与评价。诗人强调君子应灵活权变但不失道义,以伍子胥举荐专诸刺杀吴王僚为例,指出这种行动虽出于复仇,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和平。孙武在得志后,为报父仇和辅佐吴王,进行了征讨,其行为展现出孝与忠的完美结合。
诗中描述了孙武在成功复仇后,进言劝谏却不幸丧生的悲剧,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忠诚和节操。他的事迹被载入青史,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庙宇中香火不断,人们虔诚地祈福。诗人借此表达对忠孝精神的崇高敬意,认为这样的英雄不应被世俗误解,他们的忠诚和孝行应当得到神明的保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赞扬了忠孝精神在乱世中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高尚品德的永恒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