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通甫芍药十韵
尚先秋后菊,肯羡腊前梅。
秀出丝头软,红深脍缕堆。
疏明怜点襭,巧丽爱重台。
倍得花神力,偏当吏部才。
雨枝成堕髻,风叶自扶腮。
彩笔真难写,金刀未易裁。
狂香晴转暴,醒态晓方回。
议品须推贵,论功鄙接栽。
仙宫疑彷佛,安得不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芍药花的独特魅力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赞美了芍药花的风采。
首先,诗人将芍药与其他花卉对比,强调其在秋季开放的独特性,与腊梅相抗衡,展现出芍药花的坚韧与独立。接着,诗人通过“秀出丝头软”、“红深脍缕堆”等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芍药花的娇嫩与鲜艳,仿佛是丝线轻轻缠绕,红色如切碎的肉堆,充满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疏明怜点襭,巧丽爱重台”,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芍药花的精致与优雅,花瓣轻盈,色彩鲜明,仿佛点缀着细小的装饰,结构巧妙而华丽。诗人对芍药花的赞美不仅停留在外表,更深入到了其内在的气质与精神。
“倍得花神力,偏当吏部才”,这里将芍药花与花神、官员相联系,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与非凡的能力,同时也暗示了芍药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
接下来的几句,“雨枝成堕髻,风叶自扶腮”,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如雨滴、风叶,来描绘芍药花在不同环境下的姿态,既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也体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彩笔真难写,金刀未易裁”,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难以言表的美,即便是最精妙的画笔与雕刻工具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精髓,突出了芍药花的不可复制之美。
“狂香晴转暴,醒态晓方回”,描绘了芍药花在不同时间、不同情绪下的变化,既有狂放的香气,也有清醒的姿态,展现了其多面的魅力。
最后,“议品须推贵,论功鄙接栽”,诗人认为芍药花在品质上应被推崇,其价值远超过简单的种植,强调了芍药花的珍贵与独特。
“仙宫疑彷佛,安得不徘徊”,诗人将芍药花与仙境相联系,表达了对芍药花的向往与痴迷,难以离开其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