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振之二首(其一)
元 · 耶律楚材
半纸功名未可呈,无心何处不安生。
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旧径既荒松菊在,丹诚不变鬓髯更。
年来渐有升平望,每恨栖鸡半夜鸣。
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旧径既荒松菊在,丹诚不变鬓髯更。
年来渐有升平望,每恨栖鸡半夜鸣。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所作的《和李振之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半纸功名未可呈”揭示了诗人并不看重表面的功名,认为它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接着,“无心何处不安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境安宁,都能自得其乐。
“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运用比喻,将人生的短暂比作黄粱一梦,暗示世事如梦,转瞬即逝,十年的光阴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即使曾经的路径荒芜,松菊依旧,象征着他对高尚节操的坚守。“丹诚不变鬓髯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忠诚和本性的执着,尽管岁月流逝,鬓发渐白,但内心的热情和信念并未改变。
最后两句“年来渐有升平望,每恨栖鸡半夜鸣”,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的期盼,然而现实中半夜鸡鸣的不宁,又让他感到遗憾,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的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情怀,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深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