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伯初韵再和一篇请子温户曹同赋
宋 · 张扩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
靓妆无数招不应,曾与先生护名节。
即今湖上荆棘满,谁见穿林度飞雪。
道傍数本忽照眼,所喜风流未中绝。
不嫌青女暂试粉,却要风师小回辙。
君看万点已可怜,半杂春泥封地裂。
版曹平生诗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
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缬。
酒醒定作返魂章,笔底有丹工点铁。
靓妆无数招不应,曾与先生护名节。
即今湖上荆棘满,谁见穿林度飞雪。
道傍数本忽照眼,所喜风流未中绝。
不嫌青女暂试粉,却要风师小回辙。
君看万点已可怜,半杂春泥封地裂。
版曹平生诗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
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缬。
酒醒定作返魂章,笔底有丹工点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静谧。诗中的“孤山山下苔痕滑”,以滑动的苔痕为引,勾勒出山间湿润、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翠竹扶疏水方折”一句,竹影婆娑,水流曲折,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靓妆无数招不应,曾与先生护名节”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特质,仿佛无数的美景在召唤着诗人,而诗人则坚守着自己的品格与节操,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个人道德情操的坚持,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后文“即今湖上荆棘满,谁见穿林度飞雪”描绘了时过境迁,湖畔荆棘丛生,只有在风雪中穿林而过的场景,暗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然而,“道傍数本忽照眼,所喜风流未中绝”又带来了希望与喜悦,几株树木在路边绽放,显示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象征着风流未绝,希望常在。
“不嫌青女暂试粉,却要风师小回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豁达态度,即使面对严寒与风霜,也愿意欣赏其独特的美,期待风神稍作调整,带来更为和谐的景象。这种对自然变化的接纳与欣赏,体现了诗人超脱的胸怀。
最后,“君看万点已可怜,半杂春泥封地裂”以万点春花与春泥封地裂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而“版曹平生诗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则通过引用典故,赞美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与对历史的贡献,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