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江器博赏析

赠江器博

宋 · 吴则礼
先生行年今七十,植杖端如孤鹤立。
江天小雨作许奇,洲渚横斜雁行湿。
先生隶法老更精,未要中郎作典刑。
笔含钟鼎小篆意,启齿要须斯与冰。
先生宿昔爱弹琴,不爱越琴爱雷琴。
摩挲龟背蛇蚹纹,太和款识尤出伦。
先生真已弃百事,旧参尧典舜典字。
端有江湖著老儒,笑大耳儿长结眊。
学书初不论永和,书到石鼓才不磨。
不见吏部石鼓歌,往载安得数骆驼。

拼音版原文

xiānshēngxíngniánjīnshízhízhàngduān

jiāngtiānxiǎozuòzhōuzhǔhéngxiéyànxíng湿shī

xiānshēnglǎogèngjīngwèiyàozhōnglángzuòdiǎnxíng

hánzhōngdǐngxiǎozhuàn齿chǐyàobīng

xiānshēng宿àitánqínàiyuèqínàiléiqín

guībèishéwéntàikuǎnshíyóuchūlún

xiānshēngzhēnbǎishìjiùcānyáodiǎnwàndiǎn

duānyǒujiāngzhùlǎoxiàoěrérchángjiémào

xuéshūchūlùnyǒngshūdàoshícái

jiànshízhùzǎiānlèiluòtuó

注释

行年:年龄。
孤鹤:比喻先生的清高独立。
隶法:隶书艺术。
典刑:典范、标准。
冰:比喻言辞犀利。
越琴:古代的一种琴。
摩挲:抚摸。
太和:和谐,这里指琴音。
尧典舜典:古代的圣贤之典籍。
大耳儿:可能指某些人特征鲜明,被戏称。
石鼓歌:古代刻在石鼓上的文字,珍贵的文化遗产。

翻译

先生如今已年届七十,手杖直立犹如孤鹤独立。
江面细雨带来几分奇特,水中小岛横斜,雁群翅膀也被打湿。
先生的隶书技艺更加精湛,他并不追求像中郎那样的典范。
他的笔下蕴含着钟鼎小篆的韵味,开口说话时,言辞犀利如冰。
先生向来喜爱弹琴,更偏爱雷琴而非越琴。
他摩挲着琴身上的龟背蛇腹纹理,那独特的风格尤为出众。
先生真正放弃了尘世之事,研习过尧典舜典的文字。
他在江湖间以老儒自居,笑对那些大耳朵的人们。
学习书法最初并不看重永和体,直到石鼓文出现,才觉得无与伦比。
没有见过吏部收藏的石鼓歌,那些珍贵的文献,怎能用骆驼的数量衡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学问艺术。开篇“先生行年今七十,植杖端如孤鹤立”直接点出老先生的高龄,同时以他手中的拐杖比喻他独立不羁,如同一只站在岸边的孤独鹤。接着,“江天小雨作许奇,洲渚横斜雁行湿”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小雨绵绵,江水与天色相连,形成了一种淡远的情景,而“洲渚横斜雁行湿”更增添了动态之美。

诗人随后赞扬老先生隶书的技艺,“先生隶法老更精,未要中郎作典刑”表明老先生的书法越发精进,即使是古代著名书法家中郎也难以企及。笔触之中蕴含钟鼎小篆的意境,这不仅是对书法技巧的赞赏,也反映了老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的“启齿要须斯与冰”则透露出老先生在学问上的严谨态度,所谓“启齿”,即开口说话或写作,都需如同寒冷的冰水一般清冽。再看“摩挲龟背蛇蚹纹,太和款识尤出伦”则是老先生弹琴的雅致场景,他对古琴的情感独钟,对琴声的把握入木三分。

诗中“先生真已弃百事,旧参尧典舜典字”一句,则表达了老先生晚年淡泊明志,只专注于学问研究,不再过问世事。紧接着,“端有江湖著老儒,笑大耳儿长结眊”则描绘出老先生在江湖间游历,留下诗文的景象,同时也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最后几句“学书初不论永和,书到石鼓才不磨。不见吏部石鼓歌,往载安得数骆驼”则是对老先生一生学问之路的总结,他的学识非同小可,不仅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即使到了晚年,也依然坚持学习,不轻言放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老先生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流露出一股超脱红尘、淡泊名利的情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