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宋 · 张咏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
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
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
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
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
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
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
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
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
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
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
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
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
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
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
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
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忧越人:忧虑边疆的人民。良牧:优秀的领导者。
简:明白、理解。
宸恩:皇帝的恩典。
兵黩:频繁用兵。
穷北:北方边境。
奸巢:敌人的巢穴。
夷人:外族人。
兰菊:象征高洁的友情。
翻译
圣明的君主忧虑边疆百姓,寻求贤能的领导者。韩侯明白皇帝的心意,接受命令去开发东方的土地。
他深深鞠躬,陈述苦衷:我并非平庸之人。
未能消灭匈奴,即使荣耀也觉得羞辱。
敌军正诚意结盟,但皇帝厌倦了频繁用兵。
难以在北方边境展现威严,只好在东南带来福祉。
更何况我具备深思熟虑的能力,足以摧毁敌人的巢穴。
更有宽宏大量的心胸,能使外族人归顺。
行走歌唱在烟雾中,静坐欣赏绿色江山。
我不怕政绩未显,只担心召回得太快。
将来若有远方的书信,希望别忘了我们的友情如兰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咏所作,名为《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韩》。诗中表达了对圣上关心边疆、选拔贤能的期待,以及对被派遣到越州担任官职的韩侯能力和忠诚的肯定。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两句表明帝王对于边远地区人民的关怀,希望能够找到优秀的管理者来治理这片土地。接下来的“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则是对韩侯忠诚于皇帝、接受皇帝命令去平定东方混乱局势的赞扬。
诗中的“我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尚未能够消灭北方匈奴而感到羞愧和不甘心,尽管获得了荣誉,但在没有完成这项重要任务的情况下,这份荣耀反而成为了屈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则是在描述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以及朝廷对于和亲与战争两者的考虑,虽然想要展示北疆的武力,却因国力有限最终转向了维护东南地区的安定。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这两句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和深厚的恩惠对于稳固边疆、降服异族的重要性。
最后,“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希望他不要忘记这份友情,以及对于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返回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状况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