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杂诗十首(其九)
宋 · 苏过
毡裘禦霜风,从人笑胡服。
长斋似浮屠,逾月不知肉。
东邻有病媪,发白垂鹳鹄。
拥灶坐无衣,何曾饱脱粟。
哀哉天民穷,寿考非其福。
同此覆载间,我生良已足。
长斋似浮屠,逾月不知肉。
东邻有病媪,发白垂鹳鹄。
拥灶坐无衣,何曾饱脱粟。
哀哉天民穷,寿考非其福。
同此覆载间,我生良已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北山杂诗十首》中的第九首。诗中描绘了北方边疆地区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毡裘御霜风,从人笑胡服”,描绘了边疆地区寒冷的气候和人们穿着厚重的毛皮衣物抵御严寒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边疆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接着,“长斋似浮屠,逾月不知肉”两句,通过描述长时间素食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边疆地区可能因资源匮乏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接下来,“东邻有病媪,发白垂鹳鹄”描绘了一位年老体弱、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老年人生活的艰辛。紧接着,“拥灶坐无衣,何曾饱脱粟”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位老妇人不仅衣食不济,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最后,“哀哉天民穷,寿考非其福。同此覆载间,我生良已足”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并反思了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尽管这些人在物质上极度匮乏,但能够生活在天地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命观,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地区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通过对比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群体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