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再哭青溪赏析

再哭青溪

明 · 李东阳
海内衣冠失老成,梦中精爽尚平生。
杏园醉后千花拥,柳院归时一字行。
旧事苍黄空过眼,暮年幽独转伤情。
不须更作三同会,又听城西《薤露》声。

拼音版原文

hǎinèiguānshīlǎochéngmèngzhōngjīngshuǎngshàngpíngshēng

xìngyuánzuìhòuqiānhuāyōngliǔyuànguīshíxíng

jiùshìcānghuángkōngguòyǎnniányōuzhuǎnshāngqíng

gèngzuòsāntónghuìyòutīngchéng西xièshē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再哭青溪》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故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海内衣冠失老成”,描绘了诗人历经沧桑,青春不再的感慨,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次句“梦中精爽尚平生”,通过梦境中的精神状态,展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记忆犹新。

第三句“杏园醉后千花拥”,回忆起在杏花盛开的园林中欢饮的场景,满眼繁花仿佛簇拥着醉后的自己,画面生动,但又暗含着欢乐已逝的感伤。第四句“柳院归时一字行”,则描绘了独自归家时的落寞,形单影只,步履沉重。

“旧事苍黄空过眼”表达旧日之事如过眼云烟,已然模糊不清,只剩下淡淡的遗憾。“暮年幽独转伤情”直接抒发了晚年的孤独与哀愁。最后两句“不须更作三同会,又听城西《薤露》声”,诗人感叹无需再聚,因为耳边似乎已响起象征死亡的《薤露》曲调,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沉痛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词语解释

不须的意思: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苍黄的意思:[释义](1) (形)黄而发青;灰暗的黄色。 (2) (形)〈书〉青色和黄色。素丝染色;可以染成青的;也可以染成黄的(见于《墨子·所染》)。 (3) 同“仓皇”。 [构成]偏正式:苍〔黄 [例句]他最近面色苍黄。(作谓语)这块布染成苍黄色。(作定语)苍黄失措。(作状语)...

过眼的意思:(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海内的意思:[释义](名)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构成]偏正式:海(内 [例句]海内存知己。(作主语)...

精爽的意思:(1).精神。《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承天寺》:“自尔以来,精爽常鬱鬱。”(2).魂魄。 晋 潘岳 《寡妇赋》:“睎形影於几筵兮,驰精爽於丘墓。” 唐 李群玉 《题二妃庙》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清 王式丹 《于忠肃公墓》诗:“相望 鄂王 精爽在,灵旗萧颯暮山空。”(3).犹言神清气爽。《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家大爷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会这等...

旧事的意思:◎ 旧事 jiùshì[the past things] 已往的事;从前的事旧事重提...

空过的意思:(1).虚度。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2).亏待;简慢。《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那日空过他,我恐怕晚了,他们客人散了,就打发他来了。”《歧路灯》第二回:“空过三位老先生,不好意思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他却又最相信的是和尚、师姑、道士,凡是这一种人上了他的门,总没有空过的。”...

老成的意思:[释义](形)经历多,做事稳重。 [构成]并列式:老+成 [例句]他这人很老成。(作谓语)[反义]幼稚...

梦中的意思:(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暮年的意思:[释义](名)晚年,多用于书面语。 [构成]偏正式:暮(年 [例句]暮年多病。(作状语)...

内衣的意思:◎ 内衣 nèiyī(1) [underclothes]∶贴身的衣服(2) [underwear] 〈方〉∶穿在外衣之内的衣服(如衬裙、紧身胸罩、男游泳裤)...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三同的意思:(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子厚 与 晁 秘监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间, 子厚 有诗云:‘寄语三同 晁秘监 ’,寄语乃谓此也。”(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刘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绍道:‘这是 冯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陈卓乾 《两颗流弹》:“ 王书记 作了几点指示:要加强三同,做贫雇农的知心朋友。”...

尚平的意思:指 东汉 尚长 。 尚长 字 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 尚平 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 尚平 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参见“ 尚子 ”。...

伤情的意思:◎ 伤情 shāngqíng(1) [condition of an injury]∶伤势观察伤情(2) [sentiment]∶伤感...

同会的意思:(1).指与会结盟之诸侯。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诸侯五月而葬,同会毕至。”(2).犹会合。《南齐书·柳世隆传》:“ 太祖 之谋渡 广陵 也,令 世祖 率众下,同会京邑。”...

薤露的意思:(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

杏园的意思:(1).杏树园。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诗:“寂寂孤鶯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前蜀 牛峤 《酒泉子》词:“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2).园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 唐 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 唐 贾岛 《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 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神龙 已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3).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遗游...

衣冠的意思:◎ 衣冠 yīguān(1) [clothes and hat]∶衣服和礼帽(2) [dress]∶服饰衣冠不整(3) [gentle]∶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衣冠之弟...

一字的意思:(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

幽独的意思:(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