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二首(其二)
宋 · 苏辙
野寺萧条厌客喧,雨披修竹乱纷然。
已因无食聊从仕,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虽有藤舆懒上肩。
已因无食聊从仕,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虽有藤舆懒上肩。
注释
野寺:荒凉的寺庙。萧条:荒凉、冷清。
厌客喧:对人声嘈杂感到厌烦。
雨披:雨打在。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乱纷然:纷乱的样子。
聊从仕:姑且去做官。
劳生:忙碌的生活。
不问禅:不再寻求佛法的解答。
未至:还未到。
明日事:明天的事情。
偷闲:偷得片刻闲暇。
就此宵眠:就在今夜安睡。
芒鞋:草鞋。
滑:湿滑。
藤舆:藤编的椅子。
懒上肩:懒得扛在肩上。
翻译
荒凉的寺庙里人声嘈杂令人厌烦,雨打在修长的竹林中一片纷乱。因为没有食物,姑且去做官,深深理解了忙碌一生无需再问佛理。
还未到忧虑明天的事情的时候,趁此偷得片刻闲暇就在此夜眠吧。
天亮后回去,即使山路泥泞鞋子湿滑,即便有藤椅也懒得扛在肩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雨中造访一座荒凉寺庙的经历。他厌倦了世俗的喧嚣,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暂避,穿着雨衣漫步于竹林之中,内心对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执着于禅修,而是为了生计而勉强从政。诗人告诫自己不必过于忧虑未来,珍惜眼前偷得的片刻宁静,决定在寺中过夜。他想象着天亮后离开时,虽然山路湿滑,即使有藤椅代步,他也宁愿步行,享受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