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晓起看日出月落
明 · 安希范
我昔曾读弇州伯仲诗,盛称石公日月出没景最奇。
至今两歌犹脍炙,读之往往神先驰。
登临自负颇豪逸,入山往往凌崒嵂。
每携短策冲残暑,屡上危峰观落日。
缥缈龙山尽大观,未若兹游更奇绝。
昨宵醉月石公湖畔石,归卧山楼正酣适。
醉消梦醒鸡乱鸣,照地馀光似霜白。
摩娑睡眼一搔首,瞥见朱霞射东牖。
急起凭栏左右望,动魄惊魂叹希有。
湖光湛湛如凝碧,上下水同天一色。
若木腾辉桂影寒,日月双悬如合壁。
羲轮渐远东峰翠,望舒西引如相避。
金乌鼓翼玉兔顾,相望依依若相媚。
恍疑神女凌波来,双携明镜临妆台。
红绡彷佛长裾展,绿縠纡徐舞席开。
又如宜僚弄丸呈巧技,上下回环终不坠。
忽然两壁直如衡,不觉双丸若平置。
长风萧萧扬素波,晶盘隐隐呈青螺。
遥看天际群峰色,处处岚消出翠蛾。
天地之间亦大矣,五湖不过三百里。
乃知见性自无涯,日月升沉只如此。
倚槛徘徊默有,恍惚此身凌倒景。
须臾日高月渐没,晓岚犹自侵衣冷。
至今两歌犹脍炙,读之往往神先驰。
登临自负颇豪逸,入山往往凌崒嵂。
每携短策冲残暑,屡上危峰观落日。
缥缈龙山尽大观,未若兹游更奇绝。
昨宵醉月石公湖畔石,归卧山楼正酣适。
醉消梦醒鸡乱鸣,照地馀光似霜白。
摩娑睡眼一搔首,瞥见朱霞射东牖。
急起凭栏左右望,动魄惊魂叹希有。
湖光湛湛如凝碧,上下水同天一色。
若木腾辉桂影寒,日月双悬如合壁。
羲轮渐远东峰翠,望舒西引如相避。
金乌鼓翼玉兔顾,相望依依若相媚。
恍疑神女凌波来,双携明镜临妆台。
红绡彷佛长裾展,绿縠纡徐舞席开。
又如宜僚弄丸呈巧技,上下回环终不坠。
忽然两壁直如衡,不觉双丸若平置。
长风萧萧扬素波,晶盘隐隐呈青螺。
遥看天际群峰色,处处岚消出翠蛾。
天地之间亦大矣,五湖不过三百里。
乃知见性自无涯,日月升沉只如此。
倚槛徘徊默有,恍惚此身凌倒景。
须臾日高月渐没,晓岚犹自侵衣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石公湖畔醉月后的清晨,独自登楼观赏日出月落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日月交替时的奇幻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感悟。
诗的开头提到作者曾经读过弇州伯仲的诗,盛赞石公的日月出没之景最为奇特,表达了对这一景象的向往。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石公湖畔醉酒后,夜晚归卧山楼的情景,晨起时分,月光余晖如同霜白,诗人摩挲着睡眼,突然看见东方窗户射出的朱红色霞光,精神为之一振。他迅速起身,倚靠栏杆左右眺望,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感叹其稀有与独特。
诗中描绘的日出月落之景,充满了动态与色彩的变化。湖面平静如凝碧,上下水天一色,若木之光与桂影相互映衬,日月双悬如同合璧。随着太阳逐渐远离东峰,月亮则向西移动,仿佛在相避。金乌与玉兔相互顾盼,似乎在彼此间嬉戏。诗人甚至想象神女凌波而来,携明镜临妆,红绡绿縠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日出时分的美丽景象。
最后,诗人感慨于天地之间的广阔与日月升沉的自然规律,即使在如此宏大的宇宙中,人类的视野与感知也有限。他倚靠栏杆,徘徊思索,仿佛置身于倒影之中,直到日高月落,晓岚依旧侵袭衣裳,带来一丝凉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敬畏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