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杂叙寄坡山赏析

杂叙寄坡山

明 · 黄衷
东园有奇士,无乃希夷子。
才堪起词头,名懒署纸尾。
怀古几惘然,阅世一莞尔。
岂无虎插翼,信有骥垂耳。
家泉破山碧,石蕨逗云紫。
小出命柴车,大隐呼锦里。
本不见清浑,谁能测涯涘。
剧谈恕我往,频来当公意。
双鸟鸣未穷,孤鹤梦难恃。
展转徒所思,裁诗附江鲤。

鉴赏

此诗《杂叙寄坡山》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描绘东园奇士的隐逸生活与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首句“东园有奇士,无乃希夷子”以“东园”为背景,点出一位不同寻常的隐士形象,暗示其超凡脱俗,可能与道家思想中的“希夷”相呼应,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接着,“才堪起词头,名懒署纸尾”两句,通过对比才情与名声的态度,揭示了隐士对于才华与名声的淡泊态度,更倾向于内在的修为而非外在的荣誉。

“怀古几惘然,阅世一莞尔”则表达了对历史与世事的感慨,既有对过去的迷惘,也有对现实的轻笑,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岂无虎插翼,信有骥垂耳”运用比喻手法,将“虎”与“骥”分别比作普通人与杰出之士,强调了即使在普通人中也能发现非凡之处,同时也暗示了杰出之士也可能面临平凡的生活状态。

“家泉破山碧,石蕨逗云紫”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碧绿的泉水映衬着破山,紫色的石蕨与白云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象征着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小出命柴车,大隐呼锦里”进一步阐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外出还是居住,都追求简朴与和谐,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本不见清浑,谁能测涯涘”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认为真正的清与浑难以界定,只有内心真正达到某种境界的人才能理解。

“剧谈恕我往,频来当公意”表明诗人愿意与隐士进行深入交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最后,“双鸟鸣未穷,孤鹤梦难恃”以鸟鸣和鹤梦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

“展转徒所思,裁诗附江鲤”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隐士的思念之情,通过写诗寄托情感,并期待通过江鲤(鱼)传递这份心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杂叙寄坡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