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陪刘漳州溎煜登大顶峰观日因话旧游感赋二首即送其监税泉州(其一)
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
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
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
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
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
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
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刘漳州溎煜登大顶峰观日的过程,以及对过往游历的回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
首句“老守不居郡,秋晏仍南征”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活动背景,他作为官员,虽已年老,却依然坚守职责,秋季傍晚时分,仍前往南方巡视。接着,“欲乘观日兴,登高望神京”表达了诗人对观赏日出的期待和对京城的向往之情。
“三山培塿耳,爱此石鼓晴”一句,诗人将三山比作小土丘,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接下来,“霜寒月挂树,相挈波峥嵘”描绘了霜寒月夜的美景,月光洒在树梢,波涛汹涌,营造了一种壮丽而又孤寂的氛围。
“候久目力疲,青红稍前迎”写出了等待日出时的耐心与疲惫,但随着曙光初现,诗人感到一丝欣喜。“欻作金一道,碧际腾铜钲”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日出的光芒比作金色的光束,从碧绿的天际中升起,如同铜钲般响亮。
“惜哉片黑在,不恣朱华明”表达了对日出瞬间短暂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君言昔跻岱,天宇廓以清”转而回忆起朋友过去登泰山的经历,天空广阔而清澈。
“我屡蹑此眺,风霾或迷程”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多次在此处眺望,有时被风沙遮挡视线,难以辨认方向的感受。“少俟安可知,沧尘亦已平”暗示了等待与变化,未来不可预知,但经历了沧海桑田后,一切或许会变得平静。
最后,“未辞衣露重,幸养腰脚轻”表达了即使衣衫湿透,也庆幸身体轻盈,能够继续前行。“侧身更北向,薆然万山横”则以侧身向北,万山横亘的形象结束全诗,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