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题李仲贞隐居(其二)
明 · 区大相
门闭碧溪头,山光映水流。
竹间书屋小,桥畔草亭幽。
静爱林中卧,闲寻物外游。
自嫌黄绶俗,情为白云留。
竹间书屋小,桥畔草亭幽。
静爱林中卧,闲寻物外游。
自嫌黄绶俗,情为白云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居住环境与内心世界,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之所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平和。
首联“门闭碧溪头,山光映水流”,以“碧溪”、“山光”、“流水”构成一幅清幽的画面,溪水潺潺,山色映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感。门闭二字,既暗示了隐居生活的私密性,也体现了对世俗世界的隔绝。
颔联“竹间书屋小,桥畔草亭幽”,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所的布局与细节。竹林中的小书屋,桥边的草亭,虽小却充满雅致与宁静,暗示了主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这里的“小”与“幽”不仅指空间上的特点,更蕴含着心灵上的淡泊与超然。
颈联“静爱林中卧,闲寻物外游”,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平静。在林中静卧,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闲时游历于世外,是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这两句诗展现了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即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尾联“自嫌黄绶俗,情为白云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世俗的反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黄绶,古代官服上的标志,象征官职与权力,此处暗喻世俗的束缚与诱惑。诗人自认为被这些世俗所累,心向那如白云般自由、纯净的生活。这一句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宁静与超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逸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