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通霄路偶眺
清 · 洪繻
波涛接远天,沧海接平田。
蒲帆片片飞,平地有流船。
举头东北望,海面高于山。
山巅视海浪,如望山上泉。
浪平水深黑,浪涌如雪白。
千丈若长蛇,奔驰银练色。
晴空无片云,下垂如笠泽。
行人惴惴危,海山一线隔。
到此万象卑,汪洋在咫尺。
蒲帆片片飞,平地有流船。
举头东北望,海面高于山。
山巅视海浪,如望山上泉。
浪平水深黑,浪涌如雪白。
千丈若长蛇,奔驰银练色。
晴空无片云,下垂如笠泽。
行人惴惴危,海山一线隔。
到此万象卑,汪洋在咫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阔与变幻莫测,以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大海的波涛与天空、山峦、船只等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首句“波涛接远天,沧海接平田”以“接”字形象地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象,仿佛大海与天空连成一片,延伸至远方。接着,“蒲帆片片飞,平地有流船”则通过帆船在海面上的动态,进一步展示了大海的辽阔与活力。
“举头东北望,海面高于山”一句,诗人从视觉角度出发,描述了站在海边仰望时的奇特感受——海平面似乎比远处的山更高。这种对比,既突出了大海的浩瀚,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
接下来的几句“山巅视海浪,如望山上泉”,通过比喻,将海浪上升至山巅的景象比作从山上流下的泉水,进一步强化了大海与陆地之间界限模糊的意境。
“浪平水深黑,浪涌如雪白”描绘了海浪在平静与汹涌时的不同面貌,黑色代表深邃与未知,白色则象征着力量与纯净。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复杂多变。
“千丈若长蛇,奔驰银练色”将海浪比作蜿蜒的长蛇,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芒,生动地表现了海浪的动态美和光影效果。
“晴空无片云,下垂如笠泽”则通过晴朗的天空与海面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柔和的光线所包围。
最后,“行人惴惴危,海山一线隔。到此万象卑,汪洋在咫尺。”表达了人在大海面前的渺小感,以及对大海无限广阔与深邃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虽近,但理解与探索却永无止境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海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位置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