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七日五鼓起索衣往来房户间失脚仆地伤面咎在不谨然亦衰年久病气弱无力之验也为诗以自悼(其一)
明 · 陈献章
胫骨衰无力,颠危刚莫支。
少年非一蹶,今日独多悲。
形模甘老丑,面目对人疑。
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
少年非一蹶,今日独多悲。
形模甘老丑,面目对人疑。
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身体衰弱、行动不便的境况。首句“胫骨衰无力”直接点出腿脚的疲软,接下来的“颠危刚莫支”形象地描述了行走时的摇晃不稳,显示出诗人对自身状态的忧虑。他感慨年轻时并未遭遇如此困境,而如今却独自承受许多悲伤。
诗中提到“少年非一蹶”,暗示过去的挫折并未持续,但现在的衰老和疾病让他倍感凄凉。诗人坦然接受衰老带来的容貌变化,“形模甘老丑”,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态,然而“面目对人疑”又流露出对自己外表变化的些许尴尬和他人可能的误解。
最后两句“呼儿教涤血,不忍报慈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楚,面对意外伤害,他吩咐孩子清洗伤口,自己却不愿将此事告知家人,以免增加他们的担忧,这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关爱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身体状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衰老与自我反思,情感深沉,富有生活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