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然侄西归二首(其二)
宋 · 张栻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注释
子:你。来:到来。
见:看望。
倏:忽然。
焉:时间。
十六秋:十六年。
沂上:沂水边。
绸缪:缠绵。
别:分别。
会合:重逢。
转头:回头。
万里:远方。
挽:挽留。
亲忧:亲人担忧。
归船:归程的船。
悠悠:长远。
刚毅资:刚毅的品质。
绕指柔:软弱。
进问学:深入学习。
琢磨:磨炼。
知见:见识。
瘳:痊愈。
道云远:道路遥远。
行矣:出发吧。
深求:深入探寻。
翻译
自从你来看我,时光匆匆已十六年。一听见沂水边的声音,这份情意就缠绵不断。
中间难道没有分别,但最终总会重逢相守。
如今你要离开我去远方,再也不会回头逗留。
我并非不能挽留你,只是怕你为亲人担忧。
六月为你送行,我的思念将随你远航。
爱你的刚毅品质,不会让你变得软弱如丝。
希望你能深入学习,磨砺自己必须自我修炼。
渐渐地你会见识广博,所有疾病都会痊愈。
谁说道路遥远,前行时应深入探索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送冉侄西归二首(其二)》。通过这短暂的十六个年头,作者深刻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直接描绘出时间流逝的快捷和亲情聚散的感慨。紧接着,“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则表明了即使听到远方的消息,也能引起深深的情感共鸣。
中间几句“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透露出离别时刻的无常与痛苦,以及对未来漫长旅途中的不舍之情。
紧接着,“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则流露了作者内心对于亲人未来的担忧和无法挽留的心情。六月送归船,是一个时间点,更强调了离别的即将到来。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这几句诗不仅展示了对孩子品质的赞赏,也反映出作者希望孩子能够坚韧不拔,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接着,“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则是对孩子深造学问、不断自我完善的期望。
最后两句“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表达了作者希望孩子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洞察力,以应对未来的种种困难,同时强调了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虽然遥远,但却值得不懈追求。
整首诗通过深情的语言,表现了对亲人离别的哀愁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智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