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贾太传祠
明 · 江源
万里长沙谪,一封流涕书。
先生今庙食,宣室久丘墟。
大块文章在,荒祠岁月馀。
无情是湘水,何必吊三闾。
先生今庙食,宣室久丘墟。
大块文章在,荒祠岁月馀。
无情是湘水,何必吊三闾。
鉴赏
此诗《谒贾太传祠》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描绘对贾太传祠的拜谒,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
首句“万里长沙谪,一封流涕书”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贾太传被贬谪至万里长沙的悲惨命运,一封封含泪的信件寄托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凸显了贾太传个人命运的凄凉,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残酷。
接着,“先生今庙食,宣室久丘墟”两句,将贾太传从生前的辉煌与死后庙宇的祭祀形成鲜明对比,宣室作为其曾经的居所,如今已成废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里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感慨。
“大块文章在,荒祠岁月馀”则转向对贾太传才华的赞美。即使在荒凉的祠堂中,他的文章依然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这不仅是对贾太传文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颂扬。
最后,“无情是湘水,何必吊三闾”一句,以湘水的无情反衬出诗人对贾太传的深情悼念。诗人认为,无需像屈原那样去湘水边凭吊,因为贾太传的精神和作品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句话表达了对贾太传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精神永存的信念。
综上所述,《谒贾太传祠》通过描绘对贾太传祠的拜谒,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时间、命运、才华与精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