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超山兰若赠一中上人
明 · 郑关
衲衣住在东林久,踪迹人间往来少。
碧草閒依石砌深,苍苔日染松关厚。
薄暮时逢上客过,吟诗对酒复如何。
山中无复可乘兴,萝月纷纷窗外多。
碧草閒依石砌深,苍苔日染松关厚。
薄暮时逢上客过,吟诗对酒复如何。
山中无复可乘兴,萝月纷纷窗外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东林寺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衲衣住在东林久”,开篇即点出僧人的身份和居住地,暗示其长期在此修行的生活状态。“踪迹人间往来少”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接着,“碧草闲依石砌深,苍苔日染松关厚”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林寺周围的自然景色,绿草与石砌、苍苔与松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象征着僧人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薄暮时逢上客过,吟诗对酒复如何”两句,通过描述僧人在傍晚时分接待来访的客人,共同吟诗饮酒的情景,展现了僧人虽远离尘世,但并不封闭自我的生活态度。这种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既体现了僧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与世俗之间保持一定联系的智慧。
最后,“山中无复可乘兴,萝月纷纷窗外多”两句,表达了在山中生活的僧人虽然可能不再有外在的激情与冲动,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窗外的萝月,既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暗示着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中所达到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