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
唐 · 朱千乘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注释
古貌:古老的风貌。宛休公:似休公般的形象。
谈真:谈论真理。
苦空:空寂、虚无。
六祖:佛教六祖之一。
后:后继者。
岛夷:海岛上的异族。
中:之中。
朝秦阙:朝见朝廷。
秦阙:朝廷所在地。
赴海东:前往东海。
海东:东方海域。
威仪:威严仪表。
旧体:旧有的规矩。
文字:学问。
冠儒宗:在儒家学派中居首。
留学:深入学习。
幽微旨:佛法的精微义理。
云关:佛教中的象征。
护法:保护佛法。
凌波:踏波而行。
振锡:持锡杖行走。
水宿:水上过夜。
金磬:金属制成的磬。
云行:云中行走。
玉童:道教中的仙童。
承恩:蒙受恩典。
偏沐:特别受到。
僧家风:僧侣的风气或佛教精神。
翻译
古貌宛如休公,谈论真理诉说空寂。他应是六祖之后,远渡海外传播佛法。
去年拜见京城,今年春天前往东海边。
他的威严仪态超越旧规,文字学问冠绝儒家。
他在深奥的佛法中求学,云关守护佛法受尊崇。
他如波浪般行进无阻,持锡杖行走不知路尽。
夜晚在水上住宿,敲响金磐;云中行进,有玉童相伴。
蒙受恩典见到明主,特别受到僧侣群体的敬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千乘所作,名为《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个日本僧侣空海(即著名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前往中国学习佛法、交流文化并携带礼物返回日本的情景。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此两句表达了对空海上人的尊敬之情,以及他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播。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这里提及了空海继承了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其教义远传到了日本列岛。
接下来几句则描述了空海的一系列活动: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诗人提及空海曾经来到中国的长安(秦阙),并在今年春天返回日本,其行为举止已经改变,更加符合古代士大夫的风范,而他的文学作品更是超越了儒家学者。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此句强调空海在中国留学期间,对于深奥玄妙的佛理有着深刻的领悟,同时他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这些教义。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这几句描绘了空海乘船渡海、不畏艰险的情景,以及他在旅途中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态度。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空海能够得到皇帝恩赐并亲近佛教文化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日本僧侣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佛学的尊崇。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朱千乘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厚背景,尤其是在佛教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互动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