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歌
唐 · 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
野水齧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野水齧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后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乱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诗人在清晨离开官府的军营,面向顺阳方向远眺。这不仅是空间上的指示,也是时间上的引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户。
“野水齧荒坟,秋虫镂宫树。” 野水侵蚀着废弃的坟墓,秋天的昆虫在空寂的宫殿中鸣叫。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历史事件对土地和建筑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毁灭并存的哲理。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 这里诗人提及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即天宝年间)的历史事实,即北方少数民族的马匹在中原大地上奔走,显示出当时战乱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
“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英雄将领的怀念。鲁将军保卫着城池,最终城池被攻破,将军也随之离去。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缅怀,也是对英雄时代的无奈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争和英雄事迹的追思,以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省。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