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远行篇赏析

远行篇

清 · 彭蕴章
山行偏涉水,肩舆彳亍深。
涧里水行若登山,篙师叫号上石滩。
行四千里匝两月,一身常在山水窟。
山水纠纷眉欲攒,黄尘翻使羡长安。
扬鞭九陌平如砥,不识人间行路难。

鉴赏

这首清代彭蕴章的《远行篇》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对都市生活的向往。首句“山行偏涉水”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山路崎岖还要渡水,显示出行者的决心和毅力。接着,“肩舆彳亍深”写出了乘坐肩舆(人力轿)在深山中缓慢前行的情景,形象生动。

“涧里水行若登山”运用比喻,形容溪流湍急,仿佛在攀登陡峭的山峰,凸显了行舟的险阻。“篙师叫号上石滩”进一步描绘了船夫在激流中奋力撑篙的紧张场景,表现出环境的艰险和人力的渺小。

“行四千里匝两月”记录了漫长的旅程,两个月的时间走过四千里路,足见行程之遥。“一身常在山水窟”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山水之间漂泊的孤独感。“山水纠纷眉欲攒”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山水间的纷扰仿佛要挤皱眉头,形象地传达出内心的困扰。

最后两句“黄尘翻使羡长安”表达了对繁华都市长安的向往,尽管身处山水间,但对尘世的热闹和安逸仍有所憧憬。“扬鞭九陌平如砥,不识人间行路难”则通过对比,想象长安大道平坦如砥,暗示出对城市生活轻松便捷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行程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远行的艰辛与对都市生活的复杂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