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阳道中见兰有感而作
微风起道傍,吹幰送清馥。
穿林竞披寻,猗兰在幽谷。
翠叶泛寒飙,素华映晨旭。
群莸苦蔽翳,悴憔抱幽独。
幸兹臭味同,相依有秋菊。
洛人爱牡丹,楚客重薋菉。
谁能怜国香,过者竞驱毂。
感彼尼父叹,凄然泪盈掬。
聊为剪荒榛,毋令肆侵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澧阳道上,偶遇兰花的情景。首句“驱车道涔阳,极望萧艾绿”展现了一幅开阔的景象,诗人驾车前行,远眺只见一片苍翠的萧艾之色。接着,“微风起道傍,吹幰送清馥”描绘了微风吹过路边,带来阵阵清新的花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穿林竞披寻,猗兰在幽谷”则点出了诗人的行动,他穿过树林,寻找那隐藏在幽谷中的兰花。接下来的几句“翠叶泛寒飙,素华映晨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在寒风中摇曳,晨光中绽放的美丽景象。兰花的翠绿叶片在寒风中轻轻摇动,洁白的花朵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然而,诗人在赞美兰花的同时,也提到了其他植物的处境。“群莸苦蔽翳,悴憔抱幽独”,这里以莸(臭草)比喻那些被忽视或不被欣赏的事物,它们在幽暗中孤独地生长,与兰花形成鲜明对比。但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表达了对这些被忽视事物的同情和理解:“幸兹臭味同,相依有秋菊。”他意识到,虽然这些事物可能不被世人所重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就像兰花与秋菊一样,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也能相互陪伴。
最后,诗人通过“洛人爱牡丹,楚客重薋菉”这句话,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牡丹和薋菉分别代表了当时人们所喜爱的花卉,而诗人却在其中发现了兰花的珍贵之处。他感叹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局限于表面,而忽视了那些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
“谁能怜国香,过者竞驱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即在繁华与喧嚣中,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到那些默默无闻却拥有独特魅力的事物。最后,“感彼尼父叹,凄然泪盈掬”引用孔子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聊为剪荒榛,毋令肆侵渎”则是诗人的决心,他决定亲自去清除那些阻碍兰花生长的杂草,保护这片纯净之地,不让它受到破坏。整首诗通过描绘兰花之美,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在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