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
手提文锋百鍊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注释
神功:神奇的功绩或力量。九乳钟:形容钟形奇特,像九个乳房。
激射:强烈地喷射或发射。
灵嘉寺:可能是一个寺庙的名字。
环文万象:图案丰富多样,如同宇宙万物。
五百年:极长的时间,象征永恒。
繁霜:厚厚的霜冻。
八音:古代音乐的八种基本音阶。
凡质:普通材质。
一夫之力:一个人的力量。
稽山:古代山名,可能指稽首山。
翻译
海中有个神秘国度显威能,用黄金炼制出九个乳状钟声悠扬。精气如箭射出,声音激荡海洋,守护着海底鱼龙群。
声音引发共鸣,神力无形无踪,天地间云水相连却无桥梁。
它落在灵嘉寺上空,令全国百姓如痴如狂。
东南之地以美闻名,图案繁复如万象,无需雕刻。
有灵性的钟不敢随意悬挂,被囚禁在高楼五百载。
清秋时节阳光正中,霜降大地静无声。
钟声一响,八音皆寂,万籁俱静,星辰如洗。
寻常物质虽重千钧,一人之力也能使之震动。
大鸣小鸣期待你的敲击,不击不试,永远寂静无声。
高僧遍寻古迹稽山,日夜聆听仍觉不够。
手中握有百炼文笔,唯恐触碰这钟,竟无半点声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窦庠的《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充分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开篇即设立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通过对海中异国奇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这里借钟声之美,渲染出一种超自然的神异感,既表现了诗人的艺术表现能力,也映射出其内心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这一句,则通过对声音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和哲思。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此处借钟声影响众生,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力量的认知,以及对信仰之力的一种赞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这一句,通过对东南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这里则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穿越,展现出一种对历史与传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艺术作品永恒价值的期待。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这一句,以静谧的秋景为背景,再次渲染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情怀。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此处借钟声之美,达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既展示了诗人对音乐之美的理解,也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这一句,则通过对比凡物与钟声之轻盈,强调了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和深远意义。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这里则是一种对于艺术传承者的期许,期待着能够有识之人去发现、欣赏并传承这份文化遗产。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此句通过对高僧探求古迹的描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手提文锋百鍊成,恐刜此钟无一声。”结尾处,以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种对于艺术创作不懈追求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文化传承可能断绝的担忧。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之重和艺术之力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切向往。通过对钟声的描写,窦庠在这首诗中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意境深远的文化与审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