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三)
清末民国初 · 夏孙桐
丈室天花不扰魔,题襟重启胜怀多。
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
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
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鉴赏
此诗《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三)》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描绘了对历史文献馆修复后,舫斋重焕新生的喜悦之情。
首句“丈室天花不扰魔”,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修复后的书房如同天花乱坠,却无一丝扰乱,喻指环境宁静而美好。接着“题襟重启胜怀多”一句,表达了重新开启书房后的喜悦,怀想过去,感慨颇多。
“百年旧事春明录”一句,将书房的历史积淀比作百年往事,如同春日之明,既温暖又充满生机,强调了书房作为历史记录者的重要性。“一曲清流太液波”则以清流比喻书房中流淌的知识之水,如同太液池中的波澜,寓意知识的丰富与深邃。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两句,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书房中聚会的情景,共同欣赏名篇佳作,仿佛这些作品能影响历史的长河,强调了书房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最后,“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两句,以碧山堂和横云舍为书房的象征,表达了对书房的赞美,认为上天也为书房留出了一个安乐之所,寓意书房是学者们心灵的归宿,也是知识的殿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书房作为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文人学者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