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呈家兄
明 · 陈献章
去年除夕色未槁,今年除夕兄已老。
小弟朱颜不如昨,但说穷通无丑好。
山中茅屋二十年,日月逝矣如奔川。
兄弟五男并四女,啜菽饮水同炊烟。
慈母年高白发少,二十孀居忧未了。
眼前黄口那得知,争觅梨栗相喧炊。
我年未老筋力衰,耒耜即付大头儿。
童牛生角禾登垄,为我且给通家麋。
小弟朱颜不如昨,但说穷通无丑好。
山中茅屋二十年,日月逝矣如奔川。
兄弟五男并四女,啜菽饮水同炊烟。
慈母年高白发少,二十孀居忧未了。
眼前黄口那得知,争觅梨栗相喧炊。
我年未老筋力衰,耒耜即付大头儿。
童牛生角禾登垄,为我且给通家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除夕呈家兄》,以除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感慨和对兄长的敬爱之情。首句“去年除夕色未槁,今年除夕兄已老”描绘了时光流转,兄长年岁的增长,流露出岁月不待人的感叹。接着,诗人自谦“小弟朱颜不如昨”,感叹自己青春不再,但强调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兄弟情谊始终不变。
诗中提到“山中茅屋二十年”,反映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田园生活的坚守。家庭成员众多,“兄弟五男并四女,啜菽饮水同炊烟”,展现出家庭和睦,共度艰辛的温馨画面。母亲虽年事已高,却依然操劳,“二十孀居忧未了”,表达对母亲的同情与敬爱。孩子们尚不知世事,“眼前黄口那得知,争觅梨栗相喧炊”,天真活泼的场景与母亲的辛劳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自述身体渐衰,“耒耜即付大头儿”,将农事交给长子,体现了对后辈的期望和信任。结尾处“童牛生角禾登垄,为我且给通家麋”,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家族和谐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除夕这一特殊时刻,展现了家庭的亲情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