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门行
唐 · 曹邺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冻如石:形容河水结冰坚硬。征人:出征或戍守边疆的人。
筋力尽:体力耗尽。
将军遇:指上级将领的责罚。
白骨碍官路:形容战争频繁,白骨遍地。
一有功:指建立功勋。
高其墓:使墓葬显赫。
亲戚牵衣泣:亲人因哀痛而拉扯衣角哭泣。
生者悟:活着的人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齿发暮:指年老时的容貌。
七尺躯:古代对人身高的描述,约1.7米左右。
速死具:加速死亡的工具,这里暗指战争的无情。
翻译
长河冻结如同石头,战士在深夜守卫边疆。只担心体力耗尽,哪里敢害怕将军的责罚。
自古以来死亡从未停息,白骨累累阻塞了官道。
难道没有一个能建功立业的,可以让他的坟墓高高耸立?
亲人们拉着衣角哭泣,悲伤的哭喊声相互回应。
死者虽然沉默无声,却难以承受生者痛彻的领悟。
还不如没有手脚,至少能在晚年看到牙齿和头发。
这才明白,这短短七尺身躯,竟是加速死亡的工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和士兵的艰辛处境。开篇“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设置了一个严寒而又紧张的战场氛围。“但恐筋力尽,敢惧将军遇”表达了士兵们担心自己体力的极限和对与敌军相遇的忧虑。
随后,“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两句,通过历史的镜头展现了战争中生命被无情践踏的情景。白骨阻塞道路,不仅是对过往战乱的回顾,也是对目前士兵可能命运的暗示。“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则表达了士兵们对于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从而得到更好安葬待遇的渴望。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两句,刻画了家人对远征战士的担忧和哀伤。他们只能通过衣服来触摸对方的温度,表达着对逝去生命的不舍和对生者未来的关切。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死亡与生者的关系。即便是沉默的亡魂,也在警醒那些还活着的人们。最后,“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和“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两句,以一种绝望的口吻,直白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生命体的摧毁和对未来希望的挫败。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悲惨命运,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尊严和和平价值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