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中夜起坐次前韵
宋 · 陆游
东吴秋令迟,得雨亦良悦。
中庭有流萤,烈风吹不灭。
披衣起坐久,鼓角参差发。
西成虽作劳,农事亦渐歇。
老怯岁律残,俯仰忽九月。
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
中庭有流萤,烈风吹不灭。
披衣起坐久,鼓角参差发。
西成虽作劳,农事亦渐歇。
老怯岁律残,俯仰忽九月。
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吴:指古地名,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地方。秋令:秋季的气候。
得雨:遇到下雨。
良悦:感到愉快。
流萤:萤火虫。
烈风:猛烈的风。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
参差:断断续续。
西成:西部地区的丰收。
农事:农业劳动。
岁律:一年的时节。
残:将尽。
蟋蟀:一种昆虫。
壁间:墙壁缝隙。
知时节:知晓时节变化。
翻译
东吴的秋天来得晚,即使下雨也让人感到欣喜。庭院里有飞舞的萤火虫,即使猛烈的风吹也不熄灭。
我披着衣服坐了很久,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鼓角声。
虽然西边的丰收已经完成,但农事渐渐减少。
年老体弱,感叹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九月。
蟋蟀在墙壁间鸣叫,你的节律提醒我季节的变换让我惭愧。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天的江南景色,诗人陆游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东吴秋令迟"一句,点明了江南秋季来得较晚的特点,而"得雨亦良悦"则表达了对雨水滋润的欣喜。接着,诗人观察到中庭流萤在烈风中依然闪烁,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披衣起坐久",诗人深夜未眠,倾听远处的鼓角声,暗示战事或时局的动荡,"西成虽作劳",丰收的季节虽然带来辛劳,但农事渐歇,也透露出一丝宁静。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老怯岁律残",对岁月流逝感到无奈。
最后,诗人听到壁间的蟋蟀鸣叫,触发了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慨,"蟋蟀鸣壁间,愧汝知时节",他自愧不如蟋蟀能感知季节更替,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情于景,展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