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采莲行
明 · 释今无
长干六月莲花开,九衢烁石飞尘埃。
清凉自可消热恼,至今奇异抽莲台。
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
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
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
瓣剪轻罗千叠细,香留湿露半铢妍。
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
譬如百工各一艺,流行王泽称安康。
即使一蒂悬二花,并头已足使人誇。
三五钩连至九瓣,真疑玉阙开天葩。
周公多才复多技,若无其德才则累。
对花不觉惜花奇,以理求之或相似。
柳子上河访友归,说花真使心魂飞。
兼言一士能扛鼎,直气不剉与身肥。
青原瀑布开生面,曾驱五虎出山嵋。
鸡鸣半叶即淩风,一见未语知猿公。
相携池畔寻菡萏,四枝照水新芙蓉。
池上主人叉腰立,对花与之施长揖。
最嫌礼数缚人情,怒气横生手以戟。
转盻之间池水沸,莲花出水香流地。
力士早曾脱巾舄,水中那得藏蛟兕。
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
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
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
清凉自可消热恼,至今奇异抽莲台。
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
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
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
瓣剪轻罗千叠细,香留湿露半铢妍。
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
譬如百工各一艺,流行王泽称安康。
即使一蒂悬二花,并头已足使人誇。
三五钩连至九瓣,真疑玉阙开天葩。
周公多才复多技,若无其德才则累。
对花不觉惜花奇,以理求之或相似。
柳子上河访友归,说花真使心魂飞。
兼言一士能扛鼎,直气不剉与身肥。
青原瀑布开生面,曾驱五虎出山嵋。
鸡鸣半叶即淩风,一见未语知猿公。
相携池畔寻菡萏,四枝照水新芙蓉。
池上主人叉腰立,对花与之施长揖。
最嫌礼数缚人情,怒气横生手以戟。
转盻之间池水沸,莲花出水香流地。
力士早曾脱巾舄,水中那得藏蛟兕。
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
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
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
鉴赏
这首《上河采莲行》描绘了明代诗人释今无笔下的一幅生动的夏日采莲图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首句“长干六月莲花开”,点明地点与季节,莲花盛开,预示着生机与繁荣。接着“九衢烁石飞尘埃”描绘了城市中的炎热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莲花的清凉与城市的燥热形成反差,引出莲花的解暑作用。
“至今奇异抽莲台”一句,赞美莲花的独特与奇异,强调其生命力与美感。随后,“上河种莲莲千顷,独有一池最清冷”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的广阔与独特,突出其清冷之美。
“五花一蒂间红黄,或三或九相牵引”、“更有垂头照水莲,花头在水蒂在天”等句,细腻地描绘了莲花的形态与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和姿态的不同,展现出莲花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世间物理须平常,一花一蒂自相当”这一哲理性句子,将自然现象与人生道理联系起来,强调事物间的平衡与和谐。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柳子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强调了个人才能与品德的重要性。
最后,“今春碣石归金陵,风尘困折意难清。忽闻奇事探奇赏,烦襟荡涤归清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寻求心灵的解脱。最后一句“嗟吁中和祥瑞被草木,何不直与万姓消刀兵”则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向往,呼吁人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和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