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杂述(其八)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沈阴积成雨,通夕风怒鸣。
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
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
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
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
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
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斋中的生活情境与内心思绪。首句“沈阴积成雨,通夕风怒鸣”以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着,“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诗人思绪飘忽,联想到远方的水上村落,那里的飓风与连绵的雨水交织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和对动荡时局的忧虑。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诗人通过假设居人在寒冷中担忧外出的客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进一步深化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描绘了诗人自己在寓斋中的生活状态:早早就准备好了餐食,夜晚则围炉读书,表现了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一句,诗人借古代礼制国家的稳固,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担忧。接下来,“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诗人自谦为“小忠”,虽未能像古人那样著书立说,但仍然坚持记录历史,期待未来能见证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最后,“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诗人以叔子(可能指孔子的弟子)和鲁两生(鲁国的两位学者)自比,表达了对古代学者深邃学问的敬仰,同时暗示自己虽然身处风雨之中,但内心却保持着宁静与坚定,仿佛先祖的书房中,即使风雨交加也听不到外界的喧嚣。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更蕴含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