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六旬犹健亦天怜(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年高但愿似慈亲,白首长为膝下人。
六十未同蘧瑗化,九旬应返子桑真。
方刚帝与经营力,未老天留问学身。
菉竹诗篇教日诵,莫辞圭璧琢磨新。
六十未同蘧瑗化,九旬应返子桑真。
方刚帝与经营力,未老天留问学身。
菉竹诗篇教日诵,莫辞圭璧琢磨新。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赋得六旬犹健亦天怜(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和对天赐健康的感激之情。
首句“年高但愿似慈亲”,诗人以慈祥的母亲为喻,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年岁渐长时能像母亲一样受到关爱和尊重的愿望。接着,“白首长为膝下人”一句,描绘了自己虽已白发苍苍但仍愿意作为子女的依靠,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亲情的珍视。
“六十未同蘧瑗化,九旬应返子桑真”两句,引用了古代典故,蘧瑗和子桑是两位著名的长寿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未达到蘧瑗的年龄,但期望能像子桑一样长寿。这里也暗含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方刚帝与经营力,未老天留问学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努力工作、追求学问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上天给予自己健康和智慧的感激之情。最后,“菉竹诗篇教日诵,莫辞圭璧琢磨新”两句,诗人鼓励自己每日诵读诗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即使在年老之时也不放弃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精进,体现了其对终身学习的坚持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长寿、家庭、学问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