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长安春日效东野赏析

长安春日效东野

宋 · 苏舜钦
前秋长安春,今春长安秋。
节物自荣悴,我有乐与忧。
穷阎何卑漏,时燕不见投。
门庭谢过从,兰萌舒绿柔。
燕托喜广厦,亦非善是仇。
兰生静愈茂,堪将义为俦。
芳香诚可慕,对之蠲穷愁。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名为《长安春日效东野》。诗中描绘了长安春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前秋长安春,今春长安秋”以时间的循环对比,暗示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隐含着人生的无常和轮回。接下来的“节物自荣悴,我有乐与忧”,点明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与凋零,与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虑并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穷阎何卑漏,时燕不见投”两句,通过描写低矮的房屋和不被燕子投宿的情景,象征着社会底层人士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门庭谢过从,兰萌舒绿柔”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门前的兰花在春日里生机勃勃地生长,绿意盎然,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燕托喜广厦,亦非善是仇”借燕子选择广大的房屋作为栖息之所,表达了对物质条件的重视,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如同善与仇的对立。

最后,“兰生静愈茂,堪将义为俦。芳香诚可慕,对之蠲穷愁”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兰花在静谧中愈发茂盛,其高洁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和追随。面对生活的困苦,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即通过欣赏美好的事物来摆脱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