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云顶赏析

云顶

明 · 成鹫
云外青山山外云,现前宾主倩谁分。
自从一上孤峰去,始信见闻非见闻。

鉴赏

这首诗《云顶》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境界的独特感悟。

首句“云外青山山外云”,以“云”与“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飘渺空灵的意境。云在山外,山在云外,两者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生的关系。同时,这种景象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无尽可能。

次句“现前宾主倩谁分”,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宾主,常指客人与主人,这里借以比喻世间万物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诗人提出的问题“倩谁分”,即谁能将这眼前的景象与观者的内心世界清晰地区分开来?这不仅是在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更是在思考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界限问题,引人深思。

后两句“自从一上孤峰去,始信见闻非见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传统认知的反思与超越。孤峰,象征着高远、独立的精神境界。登上孤峰之后,诗人开始相信,所谓的“见闻”并非简单的感官体验,而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这里的“非见闻”,意味着真正的认知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直接感知,更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灵超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