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师传郎
宋 · 晁公溯
盘石山深鸟相呼,常忧草木侵樵苏。
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
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
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
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侵樵苏:侵犯砍柴人的生活。牢落:困顿落魄。
鸿胪: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宾客。
烜赫:显赫,声名远播。
嗟莫及:感叹赶不上。
翁:老翁。
南宫: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
骨骼已似:骨骼已经显示出。
文章:这里指写文章的才能。
穿杨:古代射箭技术,射中靶心。
旧箭:过去的技艺。
传乎:应当传承。
勉力:努力。
不可忘:不能忘记。
翻译
在深山的磐石间,鸟儿互相呼唤,常常担忧草木茂盛会侵犯砍柴人的生活。子孙中活着的人也困顿落魄,怎能期望他们像鸿胪寺官员那样显贵地前来祭扫祖先。
回忆起初建立家业时,名声显赫,连翰林院的主人也感叹比不上。
如今如果老翁还在,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定能期待他名列前茅。
郎儿十四岁就如我这般大了,骨骼已经显示出能写文章的才情。
父亲曾以穿杨箭术闻名,这份技艺要传承下去,努力不可忘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所作的《赠师传郎》。诗中,诗人以盘石山深处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山鸟相鸣的宁静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山中草木茂盛可能影响樵夫生活的担忧。接着,诗人感慨家族的衰落,子孙们生活不如意,自己甚至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前景,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诗人回忆起家族昔日的辉煌,曾是翰林主人,地位显赫,而如今感叹时移世易,如果自己还在人世,定会期望子孙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再次登上荣耀之位。他对师传郎寄予厚望,称赞他十四岁已有才华,骨骼清奇,仿佛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文采。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父亲曾有射箭穿杨的技艺,希望师传郎能记住这份家传的技艺,并努力发扬光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兴衰的感慨,又有对后辈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和对下一代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