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感咏二十首(其十六)赏析

感咏二十首(其十六)

明 · 李时行
浮荣众所慕,诘旦趋朝市。
群儿争一饼,得者每自喜。
有时稍失意,懊恼由中起。
岂惟自懊恼,殆辱从兹始。
所以高蹈人,视之如敝屣。
鹿门自躬耕,谷口穷静理。
倦鸟栖茂林,游鱼隐深沚。
终身长避喧,至乐应无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世俗浮华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浮荣之所慕”的朝市生活与“高蹈之人”的避世生活,表达了对前者追求短暂荣耀和物质满足的批判,以及对后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赞美。

诗的前四句“浮荣众所慕,诘旦趋朝市。群儿争一饼,得者每自喜。”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短暂的荣耀和物质财富,不惜在繁忙的朝市中奔波劳碌,甚至为了得到一点点利益而相互竞争,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内心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四句“有时稍失意,懊恼由中起。岂惟自懊恼,殆辱从兹始。”则揭示了这种追求的虚幻本质。即使偶尔有所失落,内心的懊恼也会随之而来,这种懊恼不仅局限于个人,还可能引发更大的耻辱和不幸。

最后四句“所以高蹈人,视之如敝屣。鹿门自躬耕,谷口穷静理。倦鸟栖茂林,游鱼隐深沚。终身长避喧,至乐应无比。”诗人通过描述那些选择远离尘嚣,过着简单自然生活的高蹈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崇。他们如同鹿门躬耕、谷口穷静理的隐士,又如倦鸟归林、游鱼潜底的生物,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生活虽然远离繁华,却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是无法用世俗的荣誉和财富衡量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