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次谦公韵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落日江田暝,荒烟下戍楼。
佳兵匪祥器,遗袂几中洲。
鬼火平林夜,殇魂海国秋。
谁将上方剑,一为剪蛟虬。
佳兵匪祥器,遗袂几中洲。
鬼火平林夜,殇魂海国秋。
谁将上方剑,一为剪蛟虬。
鉴赏
这首诗《秋感次谦公韵》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落日江田瞑,荒烟下戍楼”,以夕阳西下、江田昏暗、荒烟弥漫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江田则代表了广阔的土地,戍楼则是边防的象征,荒烟则暗示了战争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
颔联“佳兵匪祥器,遗袂几中洲”,转而探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佳兵,即精良的兵器,但并非吉祥之物,而是带来灾难的工具;遗袂,指战死将士的衣裳,这里借指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认为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而是带来破坏与痛苦的根源。
颈联“鬼火平林夜,殇魂海国秋”,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的哀悼之情。鬼火,象征亡灵的幽光,平林夜则描绘了夜晚森林的寂静与凄凉,殇魂,即战死者的灵魂,海国秋则暗示战争的范围广泛,影响深远。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哀思。
尾联“谁将上方剑,一为剪蛟虬”,以“上方剑”比喻权力或正义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战争问题、恢复和平的渴望。剪蛟虬,意为斩断蛟龙,比喻消除祸患,恢复秩序。这句诗寄寓了诗人对结束战争、重建和平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