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浮屠赏析

浮屠

宋 · 宋祁
乞食古为耻,浮屠名自修。
黎明抱应器,禺中饫乾糇。
果腹固其愿,之墦非所羞。
歉歉常不足,遑遑兹有求。
素饱聊安坐,调饥复来游。
顾尔殊灵辄,翳桑何用酬。

拼音版原文

shíwèichǐmíngxiū

míngbàoyìngzhōngqiánhóu

guǒyuànzhīfánfēisuǒxiū

qiànqiànchánghuánghuángyǒuqiú

bǎoliáoānzuòtiáoláiyóu

ěrshūlíngzhésāngyòngchóu

注释

乞食:乞讨食物。
耻:羞耻。
浮屠:和尚。
修:修行。
黎明:清晨。
应器:饭碗。
禺中:正午。
饫:饱餐。
果腹:填饱肚子。
墦:坟墓。
歉歉:匮乏。
遑遑:不敢。
素饱:吃得差不多。
聊:姑且。
调饥:调节饥饿。
复来游:再来闲逛。
尔:你们。
殊灵:特殊的存在。
翳桑:遮蔽桑树。

翻译

乞讨食物向来被视为羞耻,和尚的名号源自自我修行。
清晨时分抱着饭碗,正午时分饱餐干粮。
填饱肚子本就是愿望,去坟墓旁乞食并不觉得羞愧。
常常感到匮乏,哪里还敢有更多要求。
虽然已经吃得差不多,还是坐着闲聊以度时光,
对于你们这些特殊的存在,遮蔽桑树又怎能作为报答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出家人请求食物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坚定信念。开篇“乞食古为耻”指出在过去寻求食物是一种羞耻的事情,但现在则以浮屠(即佛塔)作为精神寄托,这已经成为一种修行。诗人黎明时分抱着应器(僧侣用的饭钵),在禺中(可能是寺院的食堂或特定地方)吃干粮,表现出一种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

“果腹固其愿”表明诗人的内心坚持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对物质享受有所羞愧。接着“之墦非所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超越了世俗的羞耻观念。“歉歉常不足,遑遑兹有求”描述了一种持续不满足和不断寻求的心境,这里的“求”可能指向的是心灵上的追求。

在“素饱聊安坐,调饥复来游”中,“素饱”意味着心灵的充实与平静,即使身体有时饥饿,也不会影响内心的安宁。这种境界让诗人能够安坐片刻,但随即又会继续他们精神上的探索。

最后两句“顾尔殊灵辄,翳桑何用酬”则引入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象。在这里,“顾尔”指的是回首观察,“殊灵辄”可能是指诗人自身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而“翳桑”则是一种遮盖或掩蔽的状态,可能象征着对尘世的超然。“何用酬”意味着对于世间的恩惠或回报,诗人已经不再有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出家与在家的生活,以及精神追求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差异,展现了宋祁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刻内省和超脱尘俗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