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同苕雪治芗作七首(其五)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春花态多方,维菊实兼之。
吐纳九秋精,变化绝思惟。
衣白与衣黄,洒落天人姿。
入道初洗红,连娟青蛾眉。
缤纷天女花,微笑难通辞。
亦现庄严身,狮象千威仪。
颇疑造物巧,意欲穷般倕。
得非骚赋魂,搏化为此奇。
世人立名字,与俗同妍媸。
心省不能言,此妙无人知。
吐纳九秋精,变化绝思惟。
衣白与衣黄,洒落天人姿。
入道初洗红,连娟青蛾眉。
缤纷天女花,微笑难通辞。
亦现庄严身,狮象千威仪。
颇疑造物巧,意欲穷般倕。
得非骚赋魂,搏化为此奇。
世人立名字,与俗同妍媸。
心省不能言,此妙无人知。
鉴赏
这首诗以种菊为题,描绘了菊花在秋季的美丽姿态和其象征意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菊花比作天女的花朵,其吐纳的九秋之精,变化无穷,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衣着白色或黄色的菊花,仿佛天人一般洒脱自在。诗中提到菊花入道之初,洗净了红尘的纷扰,其连娟的青蛾眉,仿佛是微笑的面容,难以用言语表达其深意。
诗人还提到菊花显现的庄严身姿,狮象般的千威仪,暗示了菊花所蕴含的力量与尊严。他怀疑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想要穷尽般倕(古代传说中的工艺大师)的技艺来创造这样的奇迹。诗中也提到了菊花与《楚辞》中的精神相呼应,似乎在说菊花是这些文学作品灵魂的化身,通过变化得以展现其奇妙之处。
最后,诗人感慨于世人的命名方式,往往与世俗的美丑标准相联系,而这种对菊花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却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只有真正的心灵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精神之美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类命名方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