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和尚舍利赞
宋 · 释德洪
是身梦境一尘垢,分段苦业所成就。
折旋俯仰谁使之,皆汝一念颠倒想。
若言此身非念伦,云何想中可传令。
乃知妄想融通趣,如露如幻如云影。
念清净则身光明,念杂想则身垢秽。
君看火力初无情,圣凡伪真俱发梦。
云庵偏得老南道,粹然一出支临济。
平生慈悲喜舍力,及乐说辩智慧光。
大愿所熏精进幢,上契佛祖超情见。
至妙要非粗不传,悯世狭劣示小者。
稽首作赞示同学,千载丛林有耿光。
折旋俯仰谁使之,皆汝一念颠倒想。
若言此身非念伦,云何想中可传令。
乃知妄想融通趣,如露如幻如云影。
念清净则身光明,念杂想则身垢秽。
君看火力初无情,圣凡伪真俱发梦。
云庵偏得老南道,粹然一出支临济。
平生慈悲喜舍力,及乐说辩智慧光。
大愿所熏精进幢,上契佛祖超情见。
至妙要非粗不传,悯世狭劣示小者。
稽首作赞示同学,千载丛林有耿光。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云庵和尚舍利赞》。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赞美了云庵和尚的舍利,并借以探讨生命、意识与佛法的关系。
诗开篇即以“是身梦境一尘垢”为引,将人的身体比喻为梦境中的尘埃,暗示生命短暂且虚幻。接着,“分段苦业所成就”指出生命中的痛苦源自于无尽的因果循环。诗人进一步提出疑问:“折旋俯仰谁使之,皆汝一念颠倒想。”意在强调个体意识的主观性,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妄想”与“清净念”,揭示了意识状态对个体存在的重要影响。他指出,清净的念想能带来身心的光明,而杂乱的想象则使身心蒙垢。这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净化心灵、追求觉悟的思想。
接下来,诗人以“火力初无情”为喻,说明佛法如同火焰,无论圣人还是凡人,都可能在其中沉溺或觉醒,皆因个人的抉择与努力。这反映了佛教中“自度度人”的理念,以及对众生平等的重视。
最后,诗人特别提到云庵和尚,赞扬其一生致力于慈悲、喜舍、乐说、辩才与智慧的修行,以及对佛法精进不懈的努力。他指出,云庵和尚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由深厚的愿力所熏陶,最终达到了与佛祖相契的境界。诗中强调了佛法的微妙之处,并表达了对云庵和尚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释德洪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云庵和尚高尚人格的赞美。通过诗意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即生命的短暂与虚幻、意识的作用、清净心的重要性以及佛法的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