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妇行
宋 · 周紫芝
新安野妇双鬓垂,红膏涂靥深画眉。
青襜两幅不掩骭,赤脚一双深染泥。
饷耕如宾有翁媪,头戴银冠相媚好。
银冠犹是嫁时妆,马上不知人绝倒。
长年相见无别离,竟死不识愁眉啼。
红颜暗逐春光老,暮栉常随落日低。
秋娘一尺春风髻,下蔡阳城尽风靡。
倾城可爱亦可怜,野妇谁知有西子。
青襜两幅不掩骭,赤脚一双深染泥。
饷耕如宾有翁媪,头戴银冠相媚好。
银冠犹是嫁时妆,马上不知人绝倒。
长年相见无别离,竟死不识愁眉啼。
红颜暗逐春光老,暮栉常随落日低。
秋娘一尺春风髻,下蔡阳城尽风靡。
倾城可爱亦可怜,野妇谁知有西子。
鉴赏
这首《野妇行》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描绘了一位生活在新安地区的农村妇女形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野妇的外貌特征、生活状态以及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首先,诗中描述了野妇的外貌:“新安野妇双鬓垂,红膏涂靥深画眉。”她有着垂下的双鬓,脸上涂抹着红色的脂粉,加深了她的眉毛。这种装扮虽然简单,却也透露出她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接着,诗中描绘了野妇的衣着:“青襜两幅不掩骭,赤脚一双深染泥。”她穿着两幅青色的短裙,无法完全遮盖住大腿的部分,脚上穿着一双赤色的鞋子,鞋底因长时间在泥土中行走而变得深染泥色。这样的装束反映了她作为农妇的身份,以及在田间劳作的艰辛。
然后,诗中提到了野妇的家庭生活:“饷耕如宾有翁媪,头戴银冠相媚好。”她与年迈的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参与田间的劳作。他们相互照顾,关系和谐,头戴银冠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尊重。
接着,诗中强调了时间的流逝:“银冠犹是嫁时妆,马上不知人绝倒。”银冠虽是嫁时的装饰,但岁月流转,它见证了野妇从少女到老年的变化。尽管经历了许多,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野妇的赞美:“红颜暗逐春光老,暮栉常随落日低。秋娘一尺春风髻,下蔡阳城尽风靡。倾城可爱亦可怜,野妇谁知有西子。”尽管岁月无情,她的美丽逐渐消逝,但她在生活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善良,如同古代美女西施一样,令人既感到可爱又感到怜悯。野妇的形象超越了表面的美丑,展现了更深层次的人性光辉。
综上所述,《野妇行》通过对一位农村妇女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