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二)
唐末宋初 · 李昉
老去心何用,幽居似故林。
移花初得地,种柳已成阴。
减食喂饥犬,汲泉防渴禽。
除营闲事外,兀兀任浮沈。
移花初得地,种柳已成阴。
减食喂饥犬,汲泉防渴禽。
除营闲事外,兀兀任浮沈。
注释
老去:指年老。心何用:心灵有何用处。
幽居:隐居或安静的生活。
故林:过去的树林,这里比喻旧环境。
移花:移植花卉。
初得地:刚开始在新环境中生长。
种柳:种植柳树。
已成阴:已经长出浓密的树荫。
减食:减少食物。
饥犬:饥饿的狗。
汲泉:打水。
渴禽:口渴的鸟。
除营:除去日常经营。
闲事:琐事。
兀兀:形容无所事事的样子。
浮沈:比喻生活的起落和沉浮。
翻译
年华老去后心灵有何用处,幽静居住仿佛回归旧时山林。刚刚移栽的花朵开始扎根,种下的柳树已经绿荫成林。
减少食物喂养饥饿的狗,打水防范口渴的鸟儿。
除了日常琐事,我只专心于无所事事,任由生活起伏沉浮。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李昉所作,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状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观察。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老去心何用”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衰老时的心态转变,表明在年迈之际,对于世事的追求已经大为减少。接着,“幽居似故林”则描绘出诗人隐居山林的情景,通过“故林”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移花初得地,种柳已成阴”两句展示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这里,“移花”与“种柳”都是诗人对时间流转的一个写照,同时也是诗人自我修养的一种体现,即使在隐居生活中,也不忘积极参与自然,创造生机。
“减食喂饥犬,汲泉防渴禽”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仁慈之心。在这里,“减食”与“喂犬”,“汲泉”与“防禽”的对应,既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也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最后,“除营闲事外兀兀任浮沈”则是诗人对于那些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这里,“兀兀”形容心境的平和与悠然,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年生活的描写和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宁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