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若愚子发秘丞同年见寄二首(其一)
宋 · 冯山
岁月磨将老,蛟龙蛰未伸。
文章俱不意,功业竟何人。
孤迹每一辙,衰乡馀几春。
扁舟思共济,沧海阔无津。
文章俱不意,功业竟何人。
孤迹每一辙,衰乡馀几春。
扁舟思共济,沧海阔无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和张若愚子发秘丞同年见寄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冯山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
首句“岁月磨将老”,点明了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流逝让人逐渐衰老。接着,“蛟龙蛰未伸”以蛟龙蛰伏未展翅比喻个人抱负未能施展,隐含着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
“文章俱不意,功业竟何人”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诗人认为自己的文章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而功业成就也难以找到答案,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
“孤迹每一辙,衰乡馀几春”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前行的场景,每一步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身处衰败的故乡,春天似乎也只剩下几许。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是对时代变迁、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
最后,“扁舟思共济,沧海阔无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他人共同面对生活的愿望,但又感叹于人生的广阔与复杂,仿佛置身于无边的大海之中,难以找到归途。这种情感既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