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冕仲寄题延平泠风阁
宋 · 秦观
泠风三伏是清秋,虽有炎蒸不汝留。
满地溪山归藻井,有时丝管下沧洲。
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
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
满地溪山归藻井,有时丝管下沧洲。
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
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泠风:清凉的风。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
清秋:清爽的秋天。
炎蒸:酷暑。
归:映入。
藻井:宫殿顶部的装饰图案,这里指代广阔的天空。
沧洲:水边的洲渚,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隐居之地。
逍遥趣:自由自在的乐趣。
汗漫游:随意漫游。
发挥:创作。
无妙手:没有绝妙的才子。
赋:作诗。
凌楚玉有家丘:比喻诗才出众,如同楚玉之家丘(楚玉是古代美女,以其才情著称)。
翻译
凉风吹过三伏天,就算是炎热也留不住这清秋的气息。大地的溪山美景映入眼帘,音乐声时而从水边的洲渚传来。
如此畅快,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偶尔也能随性漫游。
谁能写出这样绝妙的诗篇,如同楚玉之家丘一般富有才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以清凉的“泠风阁”为主题,表达了对夏日清秋的喜爱与向往。首句“泠风三伏是清秋”,描绘了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有凉爽的微风带来秋天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追求。次句“虽有炎蒸不汝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凉感觉的难得和珍贵。
第三句“满地溪山归藻井”,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想象阁中仿佛装点了满眼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与悠远之感。第四句“有时丝管下沧洲”,则借音乐和水边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雅致,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第五、六句“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享受着随性而至的乐趣。最后一句“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能写出如此佳作的才子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欣赏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泠风阁的清凉氛围和诗人的生活情趣,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