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都人士俱为扫松之行儿子克弘告予曰儿不随父拜垄上三岁矣闻之怆然因述以诗
明 · 孙承恩
纷纷士女出郊行,处处兹晨报本情。
宦海一为乡垄隔,天涯三见岁华更。
已孤禄养惭乌鸟,未有涓埃答圣明。
稚子有言吾忍听,不堪回首泪纵横。
宦海一为乡垄隔,天涯三见岁华更。
已孤禄养惭乌鸟,未有涓埃答圣明。
稚子有言吾忍听,不堪回首泪纵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士女们纷纷走出郊外,进行扫墓祭祖的场景,充满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与故乡割裂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无奈。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于未能尽孝、未能报答国家的愧疚之情。
“纷纷士女出郊行,处处兹晨报本情。” 开篇即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走出郊外,进行扫墓祭祖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宦海一为乡垄隔,天涯三见岁华更。” 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在官场的忙碌使得与故乡相隔,时间的流逝使得他只能在天涯间见证岁月的更迭。
“已孤禄养惭乌鸟,未有涓埃答圣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尽孝、未能报答国家的愧疚之情。他自责于无法像乌鸦反哺一样照顾父母,也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
“稚子有言吾忍听,不堪回首泪纵横。” 最后,诗人在听到儿子的话语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无法面对过去的种种,只能泪眼婆娑地回忆过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扫墓这一传统活动,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国家、时间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