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六十六(其二)赏析

六十六(其二)

唐 · 白居易
病知心力减,老觉光阴速。
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
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
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

注释

病:指因病体虚弱。
心力减:体力和精力衰退。
光阴速:时间过得快。
五十八归来:指五十八岁时回到故乡。
鬓丝:指两鬓的头发。
池草:池塘边的草。
童稚:小孩子。
成人:长大成人。
园林:花园或庭院。
乔木:高大的树木。
倚高石:靠在高大的石头上。
穿深竹:穿过茂密的竹林。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
听未足:听不够,意犹未尽。

翻译

疾病让我深知心力日益衰减,年老更觉时光飞逝如箭。
五十八岁时我归来,如今已到六十六岁这年。
两鬓的白发如同千丝万缕,池塘边的草儿却还八九分翠绿。
曾经的孩童都已长大成人,园林中多半树木已高大挺拔。
观赏山景倚靠在高大的石头上,引来泉水穿过深深的竹林。
虽然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但至今听来仍觉得不够过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迈进老年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活力与现在的体力减退,表现出对于时间飞逝的无奈和对青春逝去的怀念。"五十八归来,今年六十六"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从而引出了后文关于岁月流转、生命消长的描写。

"鬓丝千万白,池草八九绿"这两句通过对头发和池中水草颜色的对比,生动地勾勒出时间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童稚尽成人,园林半乔木"则是从家庭和自然景物的角度,再次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看山倚高石,引水穿深竹"两句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孤独,他似乎在寻找超越尘世烦恼的精神寄托。而"虽有潺湲声,至今听未足"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欣赏。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