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遇上耕籍田作诗八章
历畔启化,豳谷诒谋。
徇齐应运,肇祚承休。
昭穆锡嘏,邦本是求。
典集其成,鼎燮式玉。
穜稑亨晬,耒耜淳朴。
取益必躬,出震聚欲。
爰载青旂,遂戒龙幄。
星辰文从,深出武器。
游陋夏补,睹快宸秘。
旭杲有庆,虔恪司事。
乐气流元,乾坤大至。
畯馌皆备,三九既任。
百灵矩翼,万类宫音。
象步羲画,风洽舜琴。
勾芒懔从,上帝惠心。
祖考蒸尝,士女祝勌。
军实赫张,神人攸眷。
占协旸雨,动若雷电。
稷稼告成,镐饮咸宴。
泛流岂豫,鸣球载歌。
日就被辉,云从布和。
数举德饱,位列会嘉。
素餐近惧,衎食旨多。
三锡实繁,五色惟物。
工称于劳,农乃不屈。
趋跃佩带,纷缤尘黻。
出毖拱卫,入徐散拂。
辅德有象,春官威仪。
璇杓受禄,颖栗采诗。
家食卜吉,井汲且垂。
倾风景化,矢义蒙滋。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在春季耕作时的盛大仪式与庄重氛围,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祖先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帝德”、“王功”、“历畔”、“豳谷”等,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业文明的深厚情感和敬畏之心。
“帝德萃虞,王功尚周”,开篇即点明了帝王对于农业文明的推崇与传承,将帝王的功德与周代的农业成就相提并论,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徇齐应运,肇祚承休”,描述了帝王顺应天时,开始新的农业周期,继承前人的福泽,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昭穆锡嘏,邦本是求”,进一步强调了农业对于国家根基的重要性,通过祭祀祖先,祈求福祉,稳固国家的基础。
“典集其成,鼎燮式玉”,表达了通过礼仪与制度的完善,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同玉石般珍贵。
“穜稑亨晬,耒耜淳朴”,描绘了农具的简单而实用,以及农作物的多样与成熟,体现了古代农业的智慧与勤劳。
“取益必躬,出震聚欲”,强调了帝王亲自参与农业活动,以身作则,激发民众的生产热情。
“爰载青旂,遂戒龙幄”,通过设置旗帜与宫殿,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星辰文从,深出武器”,将星辰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农业与军事的紧密关系。
“旭杲有庆,虔恪司事”,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虔诚与恭敬,以及对丰收的期待与庆祝。
“乐气流元,乾坤大至”,通过音乐与天地的融合,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宏大与深远影响。
“畯馌皆备,三九既任”,强调了农业生产准备的充分与分工的明确,体现了社会秩序与效率。
“百灵矩翼,万类宫音”,描绘了自然界万物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象步羲画,风洽舜琴”,通过引用古代圣贤的智慧,表达了对农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勾芒懔从,上帝惠心”,将自然界的神灵与农业活动联系起来,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祖考蒸尝,士女祝勌”,通过祭祀祖先与民众的祝福,强化了社会凝聚力与文化认同。
“军实赫张,神人攸眷”,展示了农业与军事的相互支持,以及对神灵与民众的共同尊重。
“占协旸雨,动若雷电”,通过预测天气与自然现象,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稷稼告成,镐饮咸宴”,描绘了丰收后的庆祝场景,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共享。
“泛流岂豫,鸣球载歌”,通过泛舟与音乐,展现了人们在丰收季节的欢乐与喜悦。
“日就被辉,云从布和”,描绘了阳光与云彩的美好景象,象征着农业生产的繁荣与和平。
“数举德饱,位列会嘉”,强调了通过道德与智慧的积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素餐近惧,衎食旨多”,表达了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以及对美食的享受。
“三锡实繁,五色惟物”,通过祭祀与色彩的丰富,体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
“工称于劳,农乃不屈”,赞扬了工匠与农民的辛勤劳动,体现了对劳动价值的肯定。
“趋跃佩带,纷缤尘黻”,描绘了人们在仪式中的装扮与动作,体现了社会的礼节与美感。
“出毖拱卫,入徐散拂”,通过出入的礼仪,展现了社会秩序与个人修养。
“辅德有象,春官威仪”,强调了辅助道德与春天官职的尊严,体现了社会管理的智慧与公正。
“璇杓受禄,颖栗采诗”,通过天文观测与文学创作,体现了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家食卜吉,井汲且垂”,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日常与希望,体现了对未来的憧憬。
“倾风景化,矢义蒙滋”,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与道德教育的普及,体现了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与提升。
综上所述,这首诗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农业文明的重视、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