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其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金凤井边朝出店,白羊城下暮登台。
路傍多少当垆女,笑问罗敷何处来。
路傍多少当垆女,笑问罗敷何处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与归途中的景象与人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首句“金凤井边朝出店”,以“金凤”点明地点的华美,暗示了边塞之地虽远离繁华,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风景与生活情调。清晨,人们在金凤井边的旅店中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宁静,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次句“白羊城下暮登台”,将时间推进到傍晚时分,地点转换至白羊城下的高台。日落西山,人们在城下登高望远,或许是为了欣赏夕阳的美景,或是为了寄托对远方的思念。这一句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边塞生活的一日之终,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接下来的“路旁多少当垆女”,则将视角转向了路边的酒肆。在边塞的旅途中,酒肆是旅人歇脚、交流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当垆女”指的是酒肆的女主人或侍者,她们在路旁忙碌着,为过往的旅人提供服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生活中的人情味,也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最后一句“笑问罗敷何处来”,借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典故,以罗敷自喻,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的身份与情感。罗敷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此处借以自比,既体现了主人公的风度与自信,也暗含了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面对路旁的“当垆女”,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发问,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轻松氛围,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巧妙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旅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