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微之即席
宋 · 王安石
酿成吴米野油囊,却爱清谈气味长。
闲日有僧来北阜,平时无盗出南塘。
风亭对竹酬孤峭,雪径寻梅认暗香。
江水中?应未变,一杯终欲就君尝。
闲日有僧来北阜,平时无盗出南塘。
风亭对竹酬孤峭,雪径寻梅认暗香。
江水中?应未变,一杯终欲就君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吴米:吴地特有的米,可能指吴地的特色酒酿。清谈:清淡的谈话,可能指高雅的交谈氛围。
北阜:北山,指诗人所在之地的北方山岭。
南塘:南边的池塘,可能暗示宁静的环境。
孤峭:孤傲而峻峭,形容风亭竹林的气质。
暗香:梅花的香气,因雪而显得更加幽深。
江水中?:可能是江中的鱼,也可能象征江水的清澈。
一杯终欲就君尝:最终想要和你一起品尝这杯酒。
翻译
酿造成吴地特有的米酒,散发出清雅的谈话气息。在闲暇的日子里,有僧人从北山前来,平时南塘并无盗贼出没。
在风亭对着竹林,我以孤傲的心情品赏,踏雪寻梅,只为那幽幽暗香。
江水中的鱼儿想必依旧如初,我渴望与你共享这一杯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和简单生活的情趣。开篇"酿成吴米野油囊,却爱清谈气味长"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美好食物的欣赏,同时更重视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接着"闲日有僧来北阜,平时无盗出南塘"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生活环境。僧人的到来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气息,而没有盗贼的出现则显示了这里的安全与和谐。
在"风亭对竹酬孤峭,雪径寻梅认暗香"中,诗人通过风中的亭子、竹林和雪地里的梅花,表达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这些意象都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体验。
最后两句"江水中?应未变,一杯终欲就君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或期待,似乎在说即使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却始终如一。在这里,江水成为永恒不变的象征,而一杯酒则是分享这一刻静谧之美的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情趣的独特体验,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