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稻(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如茨刈处海云屯,向夕船归浦口村。
拾穗田间多妇女,打禾场上有儿孙。
牛肥大秆新多力,鸡啄香粳久不喧。
明岁豚蹄应更祝,先农解听野人言。
拾穗田间多妇女,打禾场上有儿孙。
牛肥大秆新多力,鸡啄香粳久不喧。
明岁豚蹄应更祝,先农解听野人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时期农村秋收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
首句“如茨刈处海云屯”,以“如茨”形容稻田被收割后的情景,如同一片片的茅草堆叠在一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稻谷丰收的壮观景象。“海云屯”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壮观,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稻谷的金黄所覆盖,形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接着,“向夕船归浦口村”,描述了日落时分,劳作一天的人们乘船返回村庄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这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也表现了他们对家的深深眷恋。
“拾穗田间多妇女,打禾场上有儿孙”,这两句描绘了田间地头的另一番景象。妇女们在田间捡拾遗落的稻穗,孩子们在打禾场上玩耍,一派繁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牛肥大秆新多力,鸡啄香粳久不喧”,通过牛和鸡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丰收的喜悦。肥壮的牛在田间劳作,新长出的稻杆给予它们更多的力量;而鸡群在香甜的稻米中啄食,却显得格外安静,这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描绘。
最后,“明岁豚蹄应更祝,先农解听野人言”,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期待和祝愿。人们希望来年能有同样的丰收,甚至更好,因此会在祭祀先农时献上豚蹄这样的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秋收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