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余比见管勾太平观刘朝奉见嫌太盛教以一食之法自用有效因以告子由且进先耆后欲之说蒙示长篇窃服高致谨再用元韵和寄赏析

余比见管勾太平观刘朝奉见嫌太盛教以一食之法自用有效因以告子由且进先耆后欲之说蒙示长篇窃服高致谨再用元韵和寄

宋 · 孔平仲
庐山九江南,胜隐类王屋。
中有刘先生,逃荣弃朱毂。
我尝问持养,次第蒙摄伏。
操心要常存,尤戒忌追逐。
教人啖火枣,喻世指风烛。
一从屏晚膳,已觉失颐肉。
谅能早如此,盎自有馀粟。
寝甘无复梦,行健不须竹。
华池涌清波,漱饮每充足。
当使百灵朝,如闻九虫哭。
欲尘亦遂扫,由味方有触。
甘肥自煎熬,其毒甚回禄。
愿公亦澹薄,同享秀眉福。
丈夫贵决烈,安得犹碌碌。
淘沙始见金,椎石方逢玉。
所以老氏言,为腹不为目。
未能便仙去,轻举随白鹄。
且保临老年,眼明腰不曲。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刘先生的人物,他逃离世俗的纷扰,弃绝了名利的追逐,选择在庐山九江南隐居,如同古代的王屋山隐士一般。刘先生教导人们食用火枣,以此比喻世间的风烛,暗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他倡导摒弃晚膳,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保持健康。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刘先生认为能够延年益寿,内心平静,不再有梦魇,行动也无需借助拐杖。

诗中提到的“华池”象征着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滋养,通过饮用清波,即内心的洗涤与净化,可以得到充足的滋养。刘先生相信,这样的生活能够吸引百灵朝拜,甚至听到九虫哭泣,显示出其修行的高深。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想要接触尘世,这种修行方式也能将其清扫干净,避免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诗中还提到,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如同被烈火煎熬,其危害远大于火灾本身。

最后,诗人孔平仲表达了对刘先生生活方式的高度赞赏,并希望他能够保持这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享受长寿与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也鼓励人们学习刘先生的决断与坚定,如同淘沙见金、椎石得玉一样,追求内在的价值而非外在的浮华。引用老子的话“为腹不为目”,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感官的满足。虽然诗人并未直接表达出想要像刘先生一样成仙的愿望,但通过与刘先生的交流,他深刻体会到了简朴生活的价值与美好。